英國工作文化:我在英國的 8 個職場文化觀察

目前我所在的團隊裡 80% 都是英國人。身為團隊裡少數的外國人,一開始踏進英國職場時難免會有文化上的差異,也因為負責的網站優化大部分是英國站,需要與品牌、內容、電子商務與 IT 團隊共事,因此我整理出這幾年下來和他們工作、相處的一些觀察。當然,這些觀察僅代表個人意見,絕無一竿子打翻一船英國人之意!

英國職場文化 8 個觀察

早進早出;若要加班也是選擇提早上班

公司的上下班時間蠻有彈性的。一般來說朝九晚五的上下班時間是常規,但如果你想提早上下班也完全可以。以我的觀察,蠻多歐洲人都很樂於提早上班,有時候七點多就可以看到辦公室內零零星星的人坐在位子上,下午四點多腳步輕盈地離開。尤其冬季日照時間縮短,多數人會選擇提早進辦公室,趁天還沒全暗時趕回家。而如果遇到真的需要加班的時候,不少人也是寧願提早開始上班,不太願意傍晚留得太久。

同時,我也常跟公司內的台灣團隊與他亞洲人合作。這時就發現亞洲團隊普遍較晚進辦公室,較晚離開。理解了這樣的差異之後,我在日後安排會議上就會變得謹慎一些:和英國團隊的會議絕對不排在超過下午四點的時間。由於我自己也開始習慣早進早出,因此看到和亞洲團隊有會議,我也會留意時間,如果排在四點過後就表示我當天可能要晚點進辦公室才不會無緣無故超時工作。

鼓勵員工定期進修

英國職場文化裡普遍重視員工的職涯發展。像我的公司內就有個 L&D (Learning & Development) 部門,負責引導並支援員工的學習與在職進修。L&D 部門每個月都會開課,包含溝通協調講座、領導力講座、時間管理講座,以及引導員工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計畫等相關課程。而每週四的下午,L&D 部門會把參與者的 Teams 行事曆擋出一個小時,鼓勵並提醒我們利用那一個小時進修;不論是上線上課程、瀏覽文章、參與學習講座等都可以。

一位正在使用筆電與平板學習中的女子

Photo by Josefa nDiaz on Unsplash

我自己則額外和直屬主管提出,希望一週能有總共兩小時的時間讓我進修,主管也爽快答應。或許並非每間公司都如此,但如果公司內有提供免費的 LinkedIn Learning、Coursera 等平台資源,不妨可以問問是不是可以在上班空擋學習。

此外,通常主管們每一、兩週都會和自己的直屬下屬們安排一對一會議,目的是定期了解我們的工作進度、是否面臨任何問題或挑戰,並和我們聊聊未來的職涯規劃、是否有意晉升,或是想嘗試其他工作。如果有幸遇到好主管,通常就會依照你的意願與個人規劃,在符合公司與團隊目標的前提下帶著你進修與學習。

傳訊息時,先問候一兩句

我剛入職最不習慣的就是這件事。我發現英國職場,尤其是行銷領域的溝通方式較為圓滑與委婉,且多數英國同事們傳訊息或 email 前都會先問候一兩句才切入正題。

工作初期我本來照著自己的習慣,一開頭就切入重點。直到有一天直屬主管非常婉轉地問我是不是一直以來說話都這麼直接。一問之下才知道他是覺得我的訊息前面都沒有問候,覺得這樣的溝通方式太直白。這也讓我感受到這個民族有多愛拐彎抹角地說話了。

不過也並非所有英國職場的文化都這麼客套。我另一半在數據審計稽核業工作就完全沒有這個狀況,與英國人溝通時採取直來直往、省時又簡短的風格,因此溝通方式的不同也取決於產業不同。相較於審計稽核這類容錯度較小的領域,像我們公司這種電商的氛圍或許會比較活潑、客套一些。

再忙,都要記得閒聊

我合作過的英籍同事大多數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不論什麼會議 (除了跟 CEO 或高層主管開會)、什麼場合,聊正事前都習慣閒聊個一兩句。剛入職時我懵懵懂懂,想著開會要節省對方的時間,就開門見山切入重點。後來觀察其他人的談吐,發現多數人是喜歡在談論正事前先聊聊天,建立起良好關係 (building rapport) 之後,再針對會議主題進行討論。

筆電上視訊會議的畫面

Photo by Chris Montgomery on Unsplash

英國工作心得

結合以上觀察,以及自己分別在台灣、英國工作時的所學,我歸納出下列幾點心得:

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

不論是出入辦公室的時間,或是工作內容、會議安排,我認為都要先以適合自己為主再配合他人。以我為例:我屬於晨型人,早上是我精神、體力最好的時段,因此我會盡量提早進辦公室,把需要深度專注力的工作,或是需要耗腦耗心力的會議排在上午。下午體力開始下降時則會排一些較為輕量的工作,像是回覆非緊急 email,或是完成一些重複性較高、可以一邊聽 Podcast 一邊完成的工作。

另外,我會避免參與無謂的會議。這麼做或許有點極端,但在接受多數會議前,我會先和組織人確認會議內容與目的,除非絕對需要我這個人在場,不然很多諸如 Morning Marketing Meeting、Bi-weekly catch-up 等會議,往往成為流於形式,而實際上毫無內容的會。如果情況與主管允許,我會盡量推掉這類會議,保留時間讓自己好好工作。

過度溝通絕對必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開會時大家興致勃勃地提出想法、好不容易要討論出一番結論或下一步,散會之後就再也沒有下文?或是和主管、同事們一對一 catch-up 時,臨時討論出一些可實行的方案,解散後卻又遲遲沒有後續發展?

圖中兩人的手指著同一個電腦螢幕

Photo by John Schnobrich on Unsplash

這時如果可以快速傳一則訊息或 email,簡單總結一下剛才討論的內容、各組下一步該做什麼、截止日等資訊,可以省下非常多日後重新回顧的時間。這麼做也能確保所有人接收的訊息一致,合作上也比較有效率。如果可以,我會建議以傳送 email 的方式作為會議總結,如此一來有書面文字紀錄所有資訊,日後如果需要找回這些資訊也比較容易。

一對一的討論也一樣,結束後可以簡單傳個訊息或 email,提醒對方討論結果、雙方的下一步行動,以及截止日期等資訊。

忘掉謙虛,並主動尋求反饋

大概是口譯所期間養成了習慣,我發現在工作、專案與會議中請主管或相關團隊提出他們的反饋,除了對自己日後工作安排非常有幫助之外,也會帶給主管好印象。不論是請他們針對開會流程、內容提出意見,或是在專案結束後詢問過程中是否有能優化之處,都是很好的方式,也能讓我在日後進行任務時更有效率。

而面對直屬主管的讚賞,不少人 (包含我) 一開始會有些不知所措。不過面對讚美,如果可以大方謝謝對方,甚至重述一遍自己做了哪些事情達到這些成效,對自己日後的績效表現都蠻有幫助的。

我曾親耳聽見其中一位主管稱讚完一位亞洲人同事,那位同事馬上否認說沒有沒有,他只是在做份內工作。結果主管臉色一變,向那位同事說:「當我稱讚你就表示我真心認可你的能力。你沒有必要否定我的認可,更不需要看低你自己。」可見我們常認為是美德的謙虛,在其他文化裡未必是好事。

Don’t Be A Hero,照顧自己最重要

在英國,所有病假都是有薪假,因此身體不適、需要跑醫院一趟,請假都不會被扣薪。我自己有幾次因身體不適提早離開辦公室,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 “Don’t be a hero”。不要逞強,身體不舒服就是要好好休息,等康復了才有力氣好好專心上班。

圖片英文字為:pause, breathe, resume;翻譯:暫停、喘口氣、再繼續

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你可能會問,難道主管都不擔心員工裝病、濫用病假嗎?或許吧,但公司都已經有 21 天年假了,會做到要濫用病假的人,工作能力與態度一定也會露出破綻的。

後記

在英國工作了將近一年半,前後換了四次直屬主管 (我們公司員工流動率超級高)、曾提過離職,也有被升職。本篇文章從我自己身為外國人的角度,分享我在英國工作的文化觀察與心得,同時當作自己的工作紀錄。希望我未來在回顧這篇文章時,也能為自己的成長感到欣慰。

常見問答

英國工作時間大約從幾點開始、幾點結束?

不同公司的上下班時間都不太一樣。以我自己任職的公司為例,表訂上下班時間是 9:00 到 17:00,不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做調整。如果情況允許,我會盡量在 8:00 左右進辦公室,這樣下班時間就可以提早至 16:00。早進早出的好處是下半後感覺上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好好利用;不少人會在四點多下班後直奔健身房,或是到超市採買、準備晚餐。

英國工作文化是什麼樣子?

綜觀自身經驗與在英國其他公司工作的朋友們,英國的工作文化普遍較台灣重視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雖然英國的銷售旺季期間 (如黑色星期五) 還是有可能要加班;但除非必要,主管會希望員工不要超時工作,並定期休假。

此外,酒吧文化在英國企業內算是蠻普遍的。不少同事會在下班期間約去喝酒聊天。不過當然也有一下班就立刻消失得不見蹤影的同事,因此這很看個人喜好與生活模式。如果本身不是愛去酒吧的人,真的不用為了融入當地文化而勉強自己。

英國工作好找嗎?

非常不好找。我前幾篇分享文中提到了自己是在二次求職時才成功找到工作;當時在英國唸完研究所後是以求職失敗做為收尾、返回台灣工作的。當然,每個人的求職經歷都不同,或許認為英國的工作蠻好找的,感受也就因人而異了。

如果想瞭解更多,歡迎參考我之前的求職經歷分享:英國找工作難嗎?求職成功經驗談

喜歡我的文章?那就分享出去吧!